歷史頻道

  • 赤壁之戰,曹操只有五千人?事實並非如此

    建安13年10月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小說《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濃墨重彩的用了八回,非常精彩的描寫了赤壁之戰的全過程,有人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實三分虛,但是在赤壁之戰當中,這段描寫卻是七分虛三分實。關於赤壁之戰的真實情況眾說紛紜,本篇,我們就來聊一聊赤壁之戰的交戰雙方,以及交戰規模。
  • 三國郭嘉:若能多活二十年,恐怕就沒諸葛亮什麼事兒了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中,三國時期的人物應該是現在的人們最所熟悉的了,這還要多虧了寫下《三國演義》這部皇皇巨著的羅貫中老先生。羅老先生在小說中,把三國時期的天下大勢和各類英雄人物描寫的是栩栩如生。雖然三國是一個亂世,連年征戰人命如同草芥,但是人們在讀三國的時候卻產生一種心往神馳的感覺。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把三國時期的人物主要分為了三種,第一種是曹操、劉備這樣的領導人物,第二種是呂布、關羽這樣征戰沙場的猛將,還一種就是諸葛亮、郭嘉這樣計定天下的謀士。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聊聊諸葛亮和郭嘉二人到底誰更厲害,小編認為,如果郭嘉能夠多活二十年,可能三國就沒諸葛亮什麼事兒了。
  • 關羽最疼愛的女兒,曾師從趙雲,諸葛亮為其做媒

    因為《三國演義》的出現,讓三國時期這段歷史家喻戶曉,其中的故事和人物所有人都不陌生。特別是一些以三國為背景的動畫和遊戲作品的出現,更增加了三國的知名度。而關羽關雲長則是三國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其被後世尊稱為武聖,還進入廟堂之中享萬世香火。就連黑社會也把關二爺當作偶像,電影和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黑社會大哥拜關公像的鏡頭。
  • 劉備臨終前告誡諸葛亮:“子龍不可重用”,他為為什麼會這麼說?

    荊州之戰與夷陵之戰後,關羽與張飛接連戰死,蜀漢可用的大將僅剩趙雲一人。我們都知道,趙子龍勇武過人,而且還頗懂謀略,絕對算得上是文武雙全。可是劉備卻對趙子龍心有芥蒂,他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特意告誡諸葛亮不要重用趙子龍,其中的原因很現實。趙子龍生於常山真定,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石家莊,他生得身材魁梧,容貌俊朗,平日里為人友善,很受當地人尊敬和愛戴。董卓進京挾持漢獻帝之後,東漢王朝名存實亡,各地諸侯紛紛割地自立,河北的公孫瓚橫跨兗州、冀州、青州、幽州四地,是北方最強大的諸侯。
  • 張飛被殺之後,為何趙雲、魏延、諸葛亮,集體不服劉備號令?

    “桃園三傑”之間的情誼非常的深,在關羽被殺之後,劉備尚能聯合蜀漢的勢力一致對外,但為何在張飛被殺之後,劉備準備東征孫吳,趙雲、諸葛亮等人卻不支持,甚至連劉備一手提拔的魏延也是默不作聲。最終劉備北伐帶的不是很出名的謀士馬良,比較出名的將軍只有黃權,至於蜀漢一流的謀士、一流的大將劉備一個都沒帶。這是一場關乎蜀漢命運的大戰,為什麼趙雲、魏延、諸葛亮不服從劉備的號令?劉備為何還要一意孤行呢?
  • 荀彧忠於漢室,為何卻投靠漢賊曹操,原因並不簡單

    每當亂世來臨之際,總會出現一批心懷抱負的有誌之士。崇高的理想體現在他們每一個人身上,可隨之而來的,又是亂世之中的各位意外狀況。縱觀三國時代,又有多少英雄謀士,能始終堅持住自己的本心?昔日愛打抱不平的遊俠董卓,最後變成了人人得而誅之的奸賊;而滿腹才華的徐庶,在忠孝難以雙全之時,也只好違背了自己原本打算效忠一生的劉備。但是在曹魏集團中,卻有這麼一個人,還依然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儘管他深受曹操倚重,乃是其帳下的謀臣之首,但是他卻始終忠於漢室。在曹操野心暴露之後,他也不惜拋棄高官厚祿,選擇與之決裂。而這個始終堅持自己理想的人,便是有“王佐之才”之稱的荀彧。
  • 曹彰的武功究竟有多高,如果他單挑關羽、張飛、結果如何

    曹操的子嗣很多,其中以曹沖、曹丕、曹植最為出名。除此之外,他還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曹彰。在歷史上,曹彰臂勁超群,擅長騎馬和弓箭,還能赤手空拳與野獸廝殺。但如果光靠吹牛,而不是用實際行動來證明,那就太沒有說服力了,既然如此,我們就來看看,他到底有多強,和別人的差距。曹彰與曹操的幾個孩子不一樣,自幼就有成為一名將軍的野心家,但卻不是好學,而是喜於揮動長劍,視衛青、霍去病等人敬仰,期望有朝一日能上沙場,為國家爭光。曹操對他也很是欽佩,讚歎了一句:“好一個黃鬍子!”
  • 用孫子兵法“軍爭”思想,來分析劉備曹操爭奪漢中的利害關係

    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了荊州、益州,與黃河流域的曹操、佔據江南的孫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為了搶得主動,曹操在公元215年率大軍攻克了漢中。漢中的地理位置對於劉備與曹操都十分重要。它是四川東北的門戶,曹操佔據漢中,可以使益州北面無險可守;而漢中如果被劉備奪佔,那麼蜀軍進可攻關中,退可守益州,因此,劉備決心將漢中奪回。孫子說:“軍爭為利,軍爭為危。”劉備曹操爭奪漢中之戰,則證明了這一謀略的應用。戰場上兩軍對壘,誰都想爭奪先機之利,但孫子卻辯證地看到了軍爭的利與害。軍隊要快速運動,可怎麼處理裝備物資呢?如攜帶全部輜重則因行動遲緩,不能先敵佔領有利地形;而捨棄全部物資去爭利,又造成部隊不能堅持作戰,甚或無法生存。
  • 關羽漢壽亭侯的三種解讀,哪個更接近事實?或許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關羽投降曹操,曹操對關羽甚厚,先是拜其為偏將軍,白馬之戰關羽斬殺袁紹大將顏良後“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這個漢壽亭侯的爵位就伴隨了關羽一生,即使是劉備進位漢中王和稱帝后也未對關羽進行加封和追賜。由此可見關羽對漢獻帝賜爵的漢壽亭侯還是比較看重的,演義里關羽也時不時自稱“漢壽亭侯關某”,不過對關羽這個漢壽亭侯歷來有不同解讀,簡單點說有三種:漢、壽亭侯,漢壽、亭侯,漢壽亭、侯,那麼這三種解讀,哪個更接近事實?或許很多人都理解錯了,我們一一來分析一下。
  • 諸葛亮稱臥龍,鳳雛為龐統,那司馬懿叫什麼?人如其名,很恐怖!

    諸葛亮,大家對他的綽號應該都非常的清楚,他的綽號是臥龍。來源有兩個原因,其一那就是諸葛亮曾經隱居於南陽臥龍崗上,所以被稱為臥龍先生。第二個原因就是諸葛亮才氣過人,具有非常過人的政治才能,對問題的了解往往非常的獨特。但是在早年間他一直居住在小山村里,雄才大略無處施展,就像一條被困的龍,所以臥龍的稱號由此得來。而龐統號稱鳳雛,鳳乃翱翔九天,非常的高貴。而龐統稱鳳雛,就是幼小的鳳凰的意思。其實龐統起這個綽號是有著很大的深意的。意思就是說自己現在雖然落魄,但是此時自己猶如那幼小的鳳凰一樣,但是總有一天會實現自己的才華,如鳳凰一般翱翔九天。
  • 清朝滅亡後,清政府所欠的一屁股債最後怎麼樣了?是還清了嗎?

    清朝滅亡前,曾簽下了多筆不平等條約,而在這些不平等條約中,賠償數額最大的一筆,莫過於庚子賠款。庚子年(公元1900年),在八國聯軍成功入侵之後,佔據上風的列強,並沒有直接將大清瓜分,而是選擇了一種效益更長遠的方式。那就是和清朝簽訂“辛丑條約”,讓清朝支付天價賠償。具體的賠償金額是多少呢?按照當時條約上的規定,大清需要向德﹑法﹑俄﹑英﹑美﹑日等11國支付“關平銀”共計4.5億兩,用以賠償列強的各類損失。而當時,整個大清的人口也只有4億多人,這就相當於,每個人頭上,都攤派了一兩銀子。當然,如此高額的賠款,就算是將大清榨乾,一時半會也拿不出來,怎麼辦呢?列強隨後“貼心”的為大清製定了“分期還款”計劃。
  • 戰國時代,趙國一直是軍事強國,長平之戰為何慘敗?真因趙括嗎?

    戰國時代,趙國一直是軍事強國,長平之戰為何慘敗?真因趙括嗎?並非完全歸因於趙括紙上談兵。在整個戰國初期的時候,中原地區的各大諸侯國當中唯一的超級大國是魏國,這個國家也是整個中原地區軍事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可以說佔據的是軍事強國的地位,因為有吳起在魏國的軍事變法,讓魏國的軍隊基本上是所向披靡,而吳起本身也是沙場名將,帶領軍隊作戰是沒有一場敗績的,可以真正意義上稱之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到了戰國中後期的時候,中原地區有兩大崛起的軍事強國,一個是西方經過了商鞅變法的秦,一個是進行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變法的趙國。秦國進行了商鞅變法之後,因為它是用軍功來決定爵位高低的,而且士兵們所承襲的爵位是可以由自己的子孫後代們傳承下去的。
  • 戰國著名的縱橫家孫臏,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孫臏”戰國時期齊國人,是著名的軍事大家'孫武'的後人,曾與“龐涓”一起拜師於鬼穀子(戰國時期縱橫家鼻祖,著名的軍事家、謀略家),孫臏為人謙虛厚道、而他師兄“龐涓”確是一個自大,陰險,心胸狹隘的人,表面上與孫臏稱兄道弟,暗地裡確是非常妒忌孫臏的才能。魏惠王時期,“孫臏”收到師兄'龐涓'的書信邀請他去魏國(這時的龐涓幫助魏國打了許多勝仗已是魏國的上將軍),孫臏非常感念師兄的推薦之恩,便滿心歡喜下山奔赴魏國、到了魏國之後魏王也親自接見了他孫臏,期間還與孫臏聊起軍事、謀略,孫臏都對答如流,魏王非常高興覺得孫臏非常有才華便想封孫臏為副將軍讓他為國效力。
  •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更厲害?他遺計被老農破解,民眾:諸葛亮高一籌

    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等梟雄爭奪一世,最終結局令人側目,司馬懿所引領的司馬家族成了最後的贏家。司馬懿心機深沉,韜略過人,他的獨門絕技是2個字:隱忍。他熬過了雄才大略的曹操,熬過了帝王之術高明的曹丕,又熬過了曹叡、曹芳、曹髦三代皇帝,最終熬出了個司馬江山。司馬懿臨死前把大兒司馬師子和二兒子司馬昭叫到床前,留下遺言:斂以時服,不樹不墳,不設明器。司馬懿為什麼會留這樣的遺言,三個字:防盜墓。
  • 春秋戰國四大刺客有一位名不副實:如果刺殺成功,他就會成為千古罪人

    春秋有大義,也有小義,戰國多遊俠,其中有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也有不辨是非的職業殺手,那就是在《史記》中被司馬遷滿口稱讚的刺客。看了《史記》中的春秋戰國四大刺客,我們就會發現其中有一位名不副實:如果刺殺成功,他就會成為千古罪人。但是事情就是這麼奇怪,這位武功不高膽子不大反應遲鈍的刺客,卻被後世列為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首。在《史記》中。朱家郭解都是大俠,在朱家郭解之後,還有關中長安樊仲子、槐里趙王孫、長陵高公子、西河郭公仲、太原鹵公孺、東陽田君孺等人都可以稱為大俠,司馬遷說他們“雖為俠而逡逡有退讓君子之風。
  • 拿破崙幾乎打下歐洲,為何不像秦始皇那樣,統一歐洲成一個國家?

    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地域所產生的文化,都是與地域的歷史發展相輔相成的。中國因為長期居於統一狀態,因此也就形成了統一的文化。儒家文化,加上道家佛家的配搭,就使得中國這塊地域,既能夠實現統一,又能夠實現統一下的和諧。拿破崙所處的那個時代,歐洲政治封建解體時期,資本主義已經蓬蓬勃勃發展起來。而資本主義需要自由競爭,因此拿破崙沒有統一文化,不能實現統一這樣的目的。
  • 丘吉爾的夫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這位夫人叫克萊芒蒂娜。她出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第一次和大胖子丘吉爾見面的時候,是在她十九歲參加的一個舞會上,但當時倆人沒有電,隔了四年,倆人又在一個晚宴上遇到了。好吧,這次偶遇讓兩人積攢了四年的雷電給迸發了出來,這一頓閃電下去,雙方都被擊倒了,沒幾個月,倆人就蹲進了圍城裡享受家庭生活。
  • 年羹堯殺了雍正的女婿,雍正為何還給年羹堯點讚?

    三通過下旨表彰,使得年羹堯更加自負,恃寵而驕雍正皇帝既有其剛烈、執拗的一面,也有陰暗、腹黑的一面,這就是人性使然。雍正的大肆褒獎讓年羹堯更加肆無忌憚,膽大妄為,最終落得身敗名裂,自盡而亡的下場。這何嘗不是雍正親手導演的另一場“腹黑”大戲呢?
  • 司馬懿在孔明死後到底領悟了什麼?突然變得剛猛果斷且自信!

    很多喜歡研究三國的朋友,會得出一個結論,諸葛亮是認為自己在人才濟濟的北方曹魏集團不能充分受到重用,所以才選擇了極需治國理政專業人才的劉備集團。而司馬懿看到漢末諸侯紛爭,曹操一招險棋將燙手芋頭漢獻帝拿捏在手時,被曹操徵召入仕的司馬懿還未能辯清曹操與袁紹的優劣,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裝死賴活,不肯屈就於曹氏集團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