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究竟是使用胰島素好,還是使用口服降糖藥好?
不同的糖尿病患者,降糖方案可能不一樣;同一糖尿病患者病程的不同階段,降糖方案可能也不一樣。
那麼,糖尿病患者究竟是使用胰島素好,還是使用口服降糖藥好呢?
胰島素的主要作用為降血糖,健康人群自身可分泌足夠胰島素,同時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較高,因此能控制血糖達標;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分泌減少或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因此難以控制血糖達標。
對於糖尿病患者,輕者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有機會控制血糖達標;無效或病情稍重者可在改變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給予口服藥降糖,口服藥可通過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減少糖原的輸出入血、減少葡萄糖的腸道與腎小管吸收等途徑,增加血糖達標率;但病情稍重者由於分泌胰島素的細胞受損嚴重,即使給予了足夠的口服藥也難以控制血糖達標,需要聯合或單獨使用胰島素才能達到降糖預期。
因此,糖尿病在製定降糖方案時,能使用口服藥控制血糖達標的患者沒必要使用胰島素,已經具備使用胰島素指針的患者,則不能再單純依靠口服藥治療,否則只會加重病情。所以,糖尿病患者究竟是使用口服藥還是胰島素好,應視病情的嚴重程度與進展而定。
可能部分朋友有這樣的疑問:糖尿病患者一旦使用胰島素,是不是就不能停藥了?
答案是否定的。若糖尿病患者病情是一個進行性加重的過程,即初期病情較輕,可僅僅依靠口服藥治療,後期進展到口服藥不能控制血糖時,使用胰島素以後則不能停用,因為此時機體能分泌胰島素的細胞嚴重減少,只有依靠外源性胰島素才能控制血糖達標。
若糖尿病患者在病程初期即表現出嚴重的高血糖,如空腹血糖已達到11mmol/L,或糖化血紅蛋白達到9%,此時應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但這類患者中的部分人群有機會停用胰島素,這是因為部分患者分泌胰島素的細胞損害並不嚴重,但高糖毒性可持續加重相應損傷,使用外源性胰島素快速控制血糖達標後,降低了高糖毒性損害,使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有所恢復,因此能依靠自身分泌的胰島素控制血糖達標,得到緩解的部分患者能暫時脫離藥物治療,依靠改變生活方式即能控制血糖達標,但持續時間不長,畢竟糖尿病不能被治愈,大約一年後需要重啟藥物治療,才能控制血糖達標。